
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必備】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集錦十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四月的春季氣候溫潤,陰雨天過后,自然角里多了幾只蝸牛。"哇,蝸牛"好玩死了!""那個那么大,這個只有這么一點點小!""它縮進去了。""它的觸角也縮進去了。"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蝸牛的出現引起了他們極大的興趣和關注,只要在戶外發現一只蝸牛,他們就會圍在一起看,并指指畫畫地說著關于蝸牛的事情。有的幼兒回家之后,還會從父母那里了解一些關于蝸牛的知識,來分享給大家。順著孩子們的興趣與探究欲望,我緊緊抓住身邊的資源,開展了本次科學活動。幼兒科學活動不僅僅是科學經驗的"獲得途徑,更可以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感知、操作、發現來探究、關注自然,萌發好奇心,對科學探索產生興趣,并積累一定的科學經驗和研究方法。因此本次系列活動特別注重幼兒的親自操作、自我發現和及時的總結與討論,旨在讓幼兒在探究和總結中感受發現的樂趣,并學會從總結和討論中不斷發展。
二、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蝸牛的身體特征、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2.能大膽地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并樂意與同伴分享。
三、活動準備:
1.蝸牛、玻璃片、放大鏡、青菜人手一份。
2.有關蝸牛的圖片、視頻。
3.大記錄紙一張、記號筆一支。
4.課前讓家長帶孩子尋找蝸牛并帶到幼兒園;
四、活動過程:
1. 分享交流尋找蝸牛的經驗。
提問:你在哪里找到了蝸牛?
教師小結:菜葉上、石頭縫里、泥土里、枯葉堆里都能找到蝸牛,原來蝸牛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在那里總能發現蝸牛。
2.結合自身經驗說說對蝸牛的認識。
出示大記錄紙
提問:你知道關于蝸牛的哪些知識?
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簡筆畫記錄
教師小結:蝸牛有兩對觸角、柔軟的身體上背著一只漂亮的殼······
3.通過討論、交流、探索進一步認識蝸牛。
·討論:你還想知道有關蝸牛的哪些知識?
教師介紹實驗工具
·幼兒分組觀察蝸牛,能輕聲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集體交流分享,鼓勵幼兒大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
師:你找到了哪個問題的答案?
你發現蝸牛的眼睛長在哪里? 它的嘴巴在哪里?
結合課件驗證蝸牛的外形特征。
教師小結(根據幼兒觀察后的回答):蝸牛有兩對伸縮自如的觸角,長的那對觸角上有眼睛,短的觸角是用來找食物的,每只蝸牛貝殼上的花紋都不一樣,蝸牛爬過后會留下一條粘液可以使蝸牛足部保持濕潤,以免在爬行時把“腳”磨壞。
4.PPT欣賞蝸牛圖片,豐富相關知識
·蝸牛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動物,也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
·原來蝸牛不但要冬眠,還要夏眠等。
5.延伸活動
設問:是不是蝸牛,吃進去紅我的食物拉出來的是紅色的便便。
教師在自然角里為你們提供草莓、青菜、蘿卜喂蝸牛,看看蝸牛喜歡吃什么?吃進去的食物拉出來的便便是什么顏色?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初步了解動物對環境的依存關系和適應特點
2、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和關愛動物的情感
活動重點:
幼兒能夠說出幾種常見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活動難點:
知道動物過冬的幾種不同方式
活動準備:
1、家長與幼兒一起搜集不同動物過冬方式的資料以及幼兒所喜歡動物的過冬方式的資料
2、PPT課件、黑板報(畫有冬季場景及使用四中過冬方式)、鼓一個
3、八種動物圖片(每種三張,一張小的,兩張大的)、四種過冬方式的圖片(每種兩個)
活動過程:
導入:
1、師生問好:小朋友們上午好!;與客人問好:請小朋友回頭面向后面的客人老師打招呼
2、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冬天冷不冷啊,那你們知道在寒冷的冬天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
3、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收集到的動物過冬的方法或方式
環節設計:
一、出示PPT講述故事《小動物過冬》讓幼兒了解動物過冬的主要方式
師:"李老師這有個小故事,讓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看一看故事里的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1、講述故事
2、進行提問
1)、剛才的故事當中提到了哪些小動物,幼兒回答,教師將相應的圖片貼到黑板上
2)、你們知道他們是怎樣過冬的嗎?(結合故事內容的回憶讓幼兒說出動物過冬方法并結合ppt的播放)
青蛙:青蛙哥哥冬眠了,正在洞里睡大覺,不吃也不動,一直睡到明年春天才醒(結合幼兒回答及ppt順序播放告訴幼兒:——冬眠)
小松鼠:外面太冷了,我家里儲存了許多食物,足夠吃一個冬天的,明年春天暖和了我在和你玩(結合幼兒回答及ppt總結:在洞里放上一冬天吃的食物,躲在洞里不出來,這種過冬的方式叫做——儲糧)
小燕子:小燕子飛到南方去過冬了,等到春暖花它就回來(依上總結:這種飛到另一個地方去過冬的方式叫做遷徙)
母雞、公雞:冬天到來,穿上暖和的新毛,換上厚厚的皮襖,所以就不怕冷(依上總結:能夠在寒冷冬天出來玩耍、尋找食物的動物,他們的過冬方式——換毛)
3)、教師小結:動物過冬的主要方式——換毛、遷徙、冬眠、儲糧,并請幼兒將黑板上的動物圖片貼到相應的黑板上的過冬方式分類的四個板塊當中
二、引導幼兒經驗遷移,運用學到的知識進行猜想
1、教師分別出示兔子、大雁、蟒蛇、螞蟻四種圖片
2、引導幼兒根據四種動物的身體特征,猜想它們的過冬方式并根據四中過冬方式進行版塊分類
3、教師請幼兒觀看黑板分類板塊并總結總結xx的過冬方式都是~(冬眠)……
三、游戲:"小動物過冬"結合以上八種動物進行游戲
1、玩法介紹:"幼兒和老師一起說兒歌:冬天到,北風叫,小動物,過冬了!"教師扮演北風當發出口令:"過冬了"時教師敲鼓追幼兒,幼兒根據自己的圖片,找到自己過冬的方式并用動作展示(如冬眠:睡覺狀;遷徙:小鳥飛狀;換毛:梳理狀;儲糧:摘果子狀
2、請四位幼兒上來嘗試參與,教師以北風伯伯的身份提示尋找相應過冬方式及做動作,逐步引入到八位、十六位幼兒參與游戲
結束環節:
請幼兒繼續說一說自己收集自己喜愛的動物是怎么過冬的,現在認為他是用哪種過冬的
活動延伸:
1、和幼兒一起繼續討論、找尋用找這四種過冬方式的動物還有哪些?
2、與主題墻飾的結合:幼兒將自己收集的"動物圖片自主分類貼到"小動物過冬"的主題墻飾相應的板塊當中
活動評價:
1、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能夠積極參與提問及游戲的環節
2、能夠基本了解動物四種不同的過冬方式
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注重兒童的主體性的發揮,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活動的趣味性,并且本次活動給予幼兒充分自由討論時間,以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但是本次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在游戲中,如果在教室內創設幾個動物過冬的場景,請小朋友分別扮演一種小動物,然后帶上相應的動物頭飾,去找到自己過冬的地方,會使課堂的氛圍更加的活躍,更能加強幼兒的參與性。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生活中的現象,體驗操作的樂趣。
2、探索發現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乒乓球和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環境準備:體育區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發現現象。
1、幼兒自由玩球。
2、幼兒將球放在柜子上,引導幼兒發現小球在桌面容易滾落的現象。
二、提出問題,幼兒設想。
1、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球站穩 ?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問題:能不能想辦法就用一張紙讓小球站穩 ?
4、 鼓勵幼兒動腦筋。再次大膽設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紙幫助小球站穩 。
2、教師觀察,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將作品陳列在柜子上,幼兒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悅。
延伸活動:
區角里投放紙張。瓶子。盒子等其它材料,讓孩子嘗試實踐更多的讓小球站穩的方法。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來源:
在開展主題活動"我的社區"中發現,孩子們生活的社區里種植著許許多多的樹木,孩子們覺得樹木可以"美化小區環境,讓小區變得更漂亮",為了讓孩子對樹木的作用有更加全面的認識,所以決定生成"樹兒作用大"這節綜合活動。旨在通過講述故事、交流討論,讓幼兒自由探索樹木的多種作用,萌發愛護樹木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樹可以防風、防沙、防塵。
2.探索樹木的多種作用,萌發愛護樹木的情感活動準備:經驗準備:1.對樹木有一定的認識2.收集"樹木作用大"資料物質準備:PPT 記錄紙 圖片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前幾天,我們在"參訪社區"后發現,社區周圍種植著許多的樹木,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關于樹木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從前,有一個美麗的村子,它的"周圍種了好多樹。在離村子不遠處,住著三個惡魔王,風魔王、沙魔王、雨魔王。有一天,這三個惡魔王湊到一起要比試本領,風魔王說:"我的本領最大,我可以把村子吹得稀巴爛!"沙魔王說"我的本領大,我可以把村子用沙全埋了!"雨魔王說:"你們的本領都不如我大,我拼命下雨形成洪水,把村子全淹沒!"他們的話被過路小喜鵲聽到了,小喜鵲趕快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全村的人,人們聽了非常害怕,可是又沒有辦法,決定離開這個美麗的地方。這時,忽然聽到大森林里樹葉"嘩嘩"作響,一個聲音在喊著:"別害怕,我會保護你們的!"風魔王來了,它鼓起腮幫子"呼呼"拼命地吹;沙魔王來了,狂風卷著黃沙"嗚嗚"地刮;雨魔王來了,傾盆大雨"嘩嘩"地下……二、互動學習(一)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樹可以防風、防沙、防塵。
師:聰明的小朋友,村子被風吹倒了嗎?被沙埋了嗎?被洪水淹沒了嗎?
為什么?
師:我們接著往下聽故事:
所有的樹木都挺直了樹干,撐展了葉子,葉子與葉子之間連在一起,變成了一扇堅不可摧的屏風,擋住了風魔王、沙魔王;所有的樹木舒展了樹根,變成了一塊巨大的海綿,吸收了雨水,擋住了雨魔王。風魔王、沙魔王、雨魔王終于被森林里的樹木打敗了,村民們歡呼著、跳躍著,從此以后對大森林的樹木更加愛護了。
師:現在你們明白了大森林的樹木有什么作用?
師小結:(出示圖片)原來樹有防風,防沙,防洪的作用。
二、幼兒討論交流,完成記錄表。
1.師:樹木還有哪些作用?請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和小朋友們一起交流、討論。
2.小組完成記錄表3.小組個別幼兒交流三、出示PPT,歸納提升。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交流了自己的意見,那我們一起再來看一看(出示PPT)1.美化環境的作用師:樹可以把周圍環境打扮的非常美麗,使人們心情舒暢、愉快,所以樹可以美化環境。
2.凈化空氣的作用師:剛才小朋友們提到樹可以凈化空氣,你們知道樹是怎么凈化空氣的嗎?
這兩幅圖片里的小區上空有什么不同?(乙圖冒著許多黑煙,甲圖冒著淡灰色煙)如果讓你在冒黑煙的小區里生活,你會有什么感覺?(嗆得咳嗽、惡心,時間長了還會生病)樹多的地方為什么煙是淺灰色的?
師小結:原來,人們發現了一個秘密,樹多的地方,空氣特別新鮮,經過科學家研究發現,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和煙塵,排出氧氣和水,使空氣變得新鮮干凈。于是,人們就在小區的周圍種了好多樹。
3.調節氣候的作用師:樹是怎么調節氣候的?
這兩幅圖上正在玩耍的小朋友表現有什么不同?(表情不一樣,一個小朋友滿頭大汗,樹多的地方小朋友玩起來很涼快)師小結:原來夏天天氣炎熱,樹木里的水分大量蒸發,帶走一部分熱量,它像空調一樣可以使溫度降低。
4.減少噪音樹木濃密的樹葉對聲音的吸收作用很強,當噪聲的聲波通過樹木時,樹葉就會吸收一部分聲波,使噪聲減弱。
三、復習鞏固樹的作用,加深印象
四、拓展延伸
師:剛才小朋友們說了許許多多樹木的作用,其實樹的全身都是寶。(樹葉可以做衣服御寒,遮體,可以做菜,可以為其他植物做營養來源,一些樹葉(銀杏樹)可以做藥材;樹根可以做雕刻品;樹皮可以用來做地磚,中藥)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主要目標:
1、探索使各種物體轉動的方法。
2、關注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過程:
一、游戲:迷迷轉(目的: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理解轉動的意思)
(2分鐘)
二、動手讓各種物品轉動起來(12分鐘)
提問推動: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試一試不同的材料。
提問推動:除了這種方法,還有別的方法使他轉動嗎?
小結:
出示文字總結幼兒探索的.方法。
轉動和力有關。
三、創造性地通過組合,讓二種物品轉動起來(10分鐘)
提問推動:請你用一樣物品幫助另一樣物品轉動起來。
隨機觀察,給與鼓勵和支持。
你這種轉動,在那里也看見過?引發轉動與生活的關系。
小結:
從一到二位幼兒演示的創造性轉動作品自然引導到生活中的轉動,總結轉動與生活的關系。
四、游戲:跨步前進(目的:引導幼兒有興趣地發現生活中的轉動)(6分鐘)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洗餐具的方法。
2、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事先請幼兒在家觀察大人洗碗,了解洗碗的過程和方法。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說一說:
1、吃過飯菜后,你的碗和盤子干凈嗎?
2、碗和盤子臟了怎么辦?怎樣才能把碗和盤子洗干凈?
3、爸爸媽媽是怎樣做的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閱讀幼兒用書《清潔小妙方》。
1、向幼兒介紹畫面內容,讓幼兒看圖比較:用清水洗盤子還是用洗米洗盤子干凈?
2、向幼兒介紹畫面上洗盤子的各種小妙方,讓幼兒觀察比較洗滌后的神奇效果。
三、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1、覺得那種洗碗的方法比較節約水?
2、你喜歡哪種洗碗的"方法?為什么?
3、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小妙方?
四、進一步擴展經驗:
在我們日常環境中,還有許多地方要大家關注,需要大家維護。生活中很多就像洗米水一樣,有不同的用處,你還知道哪些很有用處的東西。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能說出西瓜皮像什么,并拓展想象西瓜皮的用途。
2.運用多種方法讓瓜皮越變越小。
3.培養幼兒觀察、想象、創新設計能力,從中體驗創新操作的快樂。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有關于小螞蟻和西瓜皮的課件。
2.課前組織幼兒吃西瓜或與家長聯系把吃剩的西瓜皮讓幼兒帶到幼兒園。(最好是半個西瓜皮)
3.西瓜皮若干、火柴桿若干、木板、米飯、鐵絲、木棍、木漿、臉盆、水、吸管、水龍頭、小水桶、花繩、花、牙簽、積木、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認識半個西瓜皮,并說出西瓜皮像什么
1.結合課件(小螞蟻在春游的過程中遇到了半個西瓜皮),讓幼兒從準備的`西瓜皮中間找出哪些是半個西瓜皮。
2.幼兒發揮想象盡多的說出西瓜皮像什么?
過渡:你們想知道小螞蟻遇到西瓜皮后會發生什么事情嗎?
課件展示小螞蟻:小朋友,我用它制作了很多好玩、。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好用的物品,你們也快動手做一做吧!
(二)幼兒分組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發現西瓜皮的用途
1組:利用材料發現西瓜皮能當翹翹板底座、飯碗、滑梯。
2組:利用材料發現西瓜皮能當太陽傘、船、房子。
3組:利用材料發現西瓜皮能當大水缸、花籃、花盆、淋浴器等。
(三)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用西瓜皮和其它輔助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課件展示小螞蟻制作的物品,同時對幼兒作品的肯定
(五)課件展示小螞蟻: 小朋友,你們能幫我想出讓西瓜皮變小的辦法嗎?
組織幼兒動手操作,發現更多讓西瓜皮變小的辦法。(切、掰、摔、壓、踢、踩等)
(六)對幼兒進行講衛生的教育。
將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教學反思:
中班年齡段的幼兒,經常會關注粗淺的東西,更深些的細節方面的內容并沒有意識關注,本次活動內容是讓孩子既關注大的方面(大西瓜的變化),也關注到小的方面(小螞蟻在流口水、小螞蟻的動作等)。為達到目標的有效性,我主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小螞蟻的動作,學一學小螞蟻的動作,從學習動作中體驗情趣。活動中,我班幼兒表現出了相當不錯的表達能力。最后在整理故事內容講述的環節,故事的優美度欠佳,應該再對語言進行斟酌,讓幼兒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和故事的優美。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背景:最近我們要求
幼兒在雙休日中和家長共同收集一些有關昆蟲的資料,為開展新主題的開展作一些準備。今天是主題活動的第一天,幼兒對自己收集的資料肯定急于展示一下,于是我們開展這一活動,便于了解幼兒已有的經驗和興趣點。
活動目標:
1、 互相交流有關昆蟲的資料,萌發對昆蟲的探究興趣。
2、 認識幾種常見的昆蟲,了解它的基本特征、生活習性及其與我們的關系。
材料與工具:
幼兒收集到的有關昆蟲的資料
過程設計:
一、 師提問,引出討論的主題:
你們收集到哪些有關昆蟲的資料?它們的名字叫什么?
二、 請幼兒自由發表各自所了解的知識和經驗,教師作適當的記錄。
三、 展示資料,幼兒互相參觀并交流有關昆蟲的話題。
小結:幼兒共同感興趣的內容,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昆蟲的奧秘。
反思:
幼兒第一天開展有關于昆蟲的"知識討論,興趣非常濃厚,個別幼兒帶來的書籍中介紹的昆蟲的知識也較為豐富詳盡,可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截取有針對性的昆蟲開展探索與討論!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水和其它物質混在一起產生不同的反應。
2.對水有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水、量杯、洗潔精、小調羹、肥皂粉、抹布、吹管、空杯子、塑封的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師:看看這里有什么?(教師出示洗潔精和洗衣粉)
它們有什么本領?
小結:除了你們說的本領之外還有一個奇特的本領,會吹泡泡(老師示范吹泡泡),老師的吹泡泡瓶子里就放了這兩樣東西中的其中一樣。
2.幼兒操作實驗
師:今天我們自己來制作一個吹泡泡的瓶子。去試一試,成功了請你記下你加的是什么,加了多少。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在實驗時要吹而不要吸。
幼兒交流實驗結果。
小結:用洗潔精和洗衣粉都可以吹出泡泡,但要掌握加的量。
3、活動延伸
在水中還可以加什么東西也能吹出泡泡?怎樣讓我們的泡泡吹得更大更多?
活動生成及建議
1.活動可以延伸到幼兒家庭中,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探索實驗操作怎樣讓泡泡吹得更多更大。
2.活動可以滲透到科學領域中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讓幼兒嘗試探索,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如正方形、五角星、心形、橢圓形等)吹出的泡泡形狀是否一樣。
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看看猜猜,了解常見車輛的特點和用途。
2、重點觀察消防車、灑水車的圖片,觀察比較它們的相同處和不同處。
3、能大膽質疑,并樂意解答同伴的問題。
活動準備:
1、幼兒已閱讀了有關的百科全書。
2、介紹車輛的錄像或圖片,實物投影儀。
3、教學掛圖《謎語》。
活動過程:
1、交流閱讀百科全書的.體會:
說說、看看自己在書中看到的各種車輛。
2、觀看錄像或圖片,了解常見的車輛:
完整欣賞錄像或圖片:
----“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車?它們有什么用?”
“你最喜歡哪輛車,為什么?“
重點觀察消防車、灑水車的圖片:
----“這是什么車?”
“這兩輛車有什么相同處?”
“比較一下,它們有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看看這輛車的用途。”
3、猜謎語:
結合圖片、幼兒用書《謎語》進一步了解各種車輛。
共同游戲“猜謎語”:
----“你們還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問題?”